合同诈骗帮助犯一审判处四年徒刑,二审为何宣告缓刑
来源: | 作者:田帅 律师 | 发布时间: 2022-03-21 | 1241 次浏览 | 分享到:


 

 

案情简介

王某娣系沪船公司劳防用品分公司负责人。2011年7月,王娣为完成沪船公司下达的销售业绩指标,与沪颂公司负责人王商议决定,由被告人王以沪船公司名义向供货商采购钢材后,再将该钢材出售给沪颂公司,并通过交易各方发票、货款的流转来实现沪船公司的账面销售额

因沪颂公司拖欠大量货款,沪船公司于2012年3月决定暂停钢材贸易业务,并明确告知王。被告人王在明知上述情况后,仍以沪船公司名义对外采购钢材,并在供货商要求核实王的身份时,由王娣出面谎称王系沪船公司员工。同年5月至12月间,王在王娣的帮助下,冒用沪船公司名义先后与上海融高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康灿物资有限公司、南京优特钢工贸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购买钢材,骗取上述三家公司共计价值人民币8000余万元的钢材后,出售给南通千寻贸易有限公司杨某某,或通过杨某某出售给他人。钢材转售后的赃款被王某用于个人购置房产及挥霍等。至案发,王某尚有6600余万元货款未支付 

2013年10月19日、12月30日,公安机关先后抓获被告人王、王娣。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156月3日作出判决:被告人王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八百万元。被告人王爱娣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被告人王某、王某娣不服,均提出上诉。

争议焦点

本案中争议焦点在于被告人王某娣能否免于刑事处罚或适用缓刑。上诉人王某娣及其辩护人提出,原判认定的事实不清,王某娣既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也没有共同诈骗的故意,不仅没有实施合同诈骗的行为,客观上也没有非法获得任何财产。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认为王某、王某娣系冒用沪船公司名义与被害单位签订钢材采购合同,王某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娣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共犯,一审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上诉人提出的上诉理由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处理意见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上诉人王某、王某娣犯合同诈骗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诉讼程序合法,对王某的量刑适当,对王某娣的量刑不当。维持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王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八百万元的判决;撤销原审法院对王某娣的判决,改判上诉人王某娣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案件评析

律师咨询 刑事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北京刑事律师 北京刑事辩护律师 北京刑事案件律师 北京刑辩律师 北京刑事诉讼律师 北京著名刑事律师 北京知名刑事律师 北京著名刑事辩护律师 北京著名刑事律师排行榜 北京著名刑辩律师 北京知名刑辩律师 北京著名刑事诉讼律师 北京知名十大刑辩律师 北京刑事案件知名律师 北京刑事案件最好的律师 北京刑事案件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北京刑事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北京知名刑事律师排名 北京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北京刑事律师前十名 北京刑事案律师排名 北京刑事案件金牌律师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 北京职务犯罪律师 北京经济犯罪律师 北京著名刑事律师事务所 北京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刑事案件 北京受贿律师 北京受贿律师事务所 北京非法集资律师 北京非吸辩护律师 北京涉黑辩护律师 北京金融犯罪律师 北京职务侵占律师 北京走私犯罪辩护律师 北京诈骗律师 北京贪污罪律师 北京贪污受贿律师 北京著名刑事律师 北京刑事案件最好的律师 北京律师咨询 北京律师 刑事犯罪辩护 专业刑事犯罪辩护 刑事辩护著名律师 刑事律师事务所哪家好